新聞詳情

地方債務信息僅13市公開 財政透明度普遍低下

日期:2025-08-19 12:57
瀏覽次數:565
摘要:
 地方債務信息僅13市公開 財政透明度普遍低下
7月5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發布了一份針對國內所有地級市政府(共285個)和4個直轄市的財政透明度報告。

  報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製定的各國財政公開和透明的統一原則,結合中國國情——如財政供養機構還包括黨委、人大、政協等非政府機構——製定了一套指標體係。

  根據上述指標體係,地級市政府財政透明度前五位的分彆是上海、北京、廣州、長治和鄂爾多斯。前30名中,廣東省占據10個席位,安徽省占據5個席位,在各省中排位靠前;若按區域來劃分,東部沿海省份和中西部省份,剛好各占一半。

  不過,即使排名*高的城市,其得分也未超過總分的50%;得分超過總分38%的城市僅有10個,占比3.5%,顯示國內各市政府財政透明度現狀普遍低下。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2013年深化經濟體製改革重點工作意見,完善財政預算製度,推動建立公開、透明、規範、完整的預算體製,是財稅體製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上述報告顯示,市級政府結構及職能公開情況*好,其次是人大、政協相關信息的公開,第三是黨委、群團、民主黨派與工商聯,*差的是國有企業及投融資平台。

  對於一些外界普遍關注的事項,如財政專戶與政府債務方麵的財政信息極不透明。報告顯示,國內僅13個市級政府公開了相關信息。

  課題組負責人俞喬教授表示,從2008年後,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台,突破了“地方政府不能舉債”的限製。把原本公共財政的硬約束,變成現在公共金融的軟約束。地方政府債務逐年累計,已經成為中國金融體係中*大的一個係統性風險。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表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不在於其總體規模,而在於債務主體能否對其舉借的債務擔負起應有的責任。現在的問題是,發債的人,冇想過怎麼還債,地方政府認為有中央政府兜底,融資平台隻想倚靠地方政府。

  來自杭州市財政局的一名官員表示,現在要做到債務公開,“為期有點早”。首先,在法律上,地方政府冇有舉債權,地方政府債務在法律上站不住腳。另外,債務的統計口徑複雜,現在地方財政局、財政部專員辦、審計署的統計口徑都不相同,各有各的標準。

  上述地方財政官員進一步表示,預算公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杭州市會綜合考慮周邊鄰市的公開情況,如寧波、南京等地,人家公開到什麼程度,參考一下;另外,如果省級政府冇公開,市級政府要公開也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