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三大醫保整合已成共識 人社部與衛計委爭管理權

日期:2025-08-18 12:41
瀏覽次數:590
摘要:
上海柏欣儀器鼓風乾燥箱 真空乾燥箱 真空箱 精密乾燥箱
 三大醫保整合已成共識 人社部與衛計委爭管理權 
4月11日,國家衛計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研究中心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技術指導組在北京召開了醫療保障管理體製有關課題研討會。

與會專家達成共識: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應統一到一個部門管理,這樣做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符合醫保發展規律,更與當前權責一致的機構改革精神相契合。

雖然衛計委專家達成了共識,但據記者了解,*近關於三大醫保製度整合歸屬部門的爭議很大。衛生係統人士認為社保應與衛生結合,才能充分發揮醫療保險的優勢;但也有其它部門的專家堅持認為三大醫保製度應統一歸到人社部管理。

國務院辦公廳3月28日發布《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要求6月底前完成整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等。

目前三大醫保製度中,城鎮職工醫保製度、城鎮居民醫保製度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衛生部(現為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統管。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係主任褚福靈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的分割狀況存在著重複建設、信息不兼容的問題,管理層麵也存在協調上的困難。

“當前三項基本醫療保障製度間既有交叉又有斷裂,管理部門的分散也帶來了財政的重複投入和管理上的相互掣肘,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整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障製度的管理勢在必行。”參加醫療保障管理體製有關課題研討會的專家指出。

他們認為,醫療保障是否有效的評判標準並不在於基金是否平衡,而在於是否有利於參保者公平、方便地利用醫療服務。片麵強調醫療保險基金平衡問題,單純以經濟手段對醫療機構進行總額控製,造成醫院接收醫保病人越多,反而可能要承擔更多的醫保結算損失,醫院因此而推諉醫保病人。“醫保機構與醫院間的相互博弈直接導致了參保人員就醫困難,與深化醫改、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目標相背離。”

記者了解到,無論衛生係統的專家還是局外的專家都讚同三大醫保合一管理。但究竟放到國家衛計委還是人社部,大家分歧很大。

“兩個億的時候,你不要;現在超過千億規模了又想拿走,這對衛生係統確實不太公平。”一位衛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年國務院將新農合放到人社部管理,但社會保障部不想接這塊“燙手的山芋”,才轉給衛生係統管理。

參加醫療保障管理體製有關課題研討會的專家指出,新農合以相對較低的籌資水平實現了較高參合率、較高報銷比和更廣受益麵,顯現出衛生部門統籌管理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的優良績效。

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北京市醫保付費改革走在國內行業前列,*大的因素在於當時北京社保局主管醫療保險的領導有在北京市衛生局的從業經驗,因此組建了一個社保人員、衛生人員、醫院院長共同參與的醫保改革領導小組,才促成了北京醫保付費製度的調整。“單靠社保一家出點子,醫保付費難以推動下去。”這位專家指出。

對於衛生係統的說法,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係主任褚福靈介紹,“國內不少地區已經整合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執行上看,絕大部分是人社部門負責管理和經辦,這一點也逐漸形成了共識。”據悉,這些整合地區進行的城鄉醫療一體化,原由衛生部門管理的新農合行政管理與業務經辦職能移交同級勞動保障部門的同時,承擔新農合管理與經辦工作的機構和人員、資產以及相關資料,隨職能同步移交,新農合基金由審計部門組織審計後移交。為了保證移交工作機構和隊伍的整體性和工作的連續性,各地維持現有政策體係不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朱恒鵬指出,衛生部管理新農合,從業務、技術方麵來講很有優勢,但是衛生部既為被保險人提供服務,又為他們支付費用,存在弊端。而由人社部做,成為真正的第三方付費。如果醫保交由衛生管理“一手托兩家”,則其既當“會計”又當“出納”的局麵,也不利於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