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品冷藏試驗箱
- 恒溫振蕩器/搖床
- 400度-500度高溫烘箱 高...
- 立式電熱恒溫鼓風乾燥箱 烘箱 ...
- 台式電熱恒溫鼓風乾燥箱 烘箱 ...
- 真空密封圈
- 藥品穩定性試驗箱
- 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
- 電子防潮櫃
- 紅外線滅菌器
- 恒定濕熱試驗箱
- 高低溫衝擊試驗箱
- 乾燥培養兩用箱
- 熱空氣消毒箱 乾烤滅菌器
- 立式電熱恒溫鼓風乾燥箱 烘箱D...
- 真空乾燥箱 真空烘箱 真空箱
- 電熱恒溫培養箱
- 隔水式培養箱
- 二氧化碳培養箱
- 生化培養箱
- 黴菌培養箱
- 光照培養箱
- 低溫培養箱
- 恒溫恒濕箱
- 人工氣候箱
- 電熱恒溫水槽/水浴鍋
- 鹽霧腐蝕試驗箱
- 老化試驗箱
- 高低溫試驗箱
- 高低溫恒定濕熱試驗箱
- 超淨工作台
- 電爐/電阻爐/馬弗爐
- 聯係人 : 楊仙美
- 聯係電話 : 021-57182661
- 傳真 : 021-37190120
- 移動電話 : 18964531727
- 地址 : 上海市奉賢區光明工業區
- Email : baixinyiqi@126.com
- 郵編 : 201499
- 公司網址 : http://www.shbx17.com
- QQ : 384738093
農**生缺口53萬 願去基層醫院醫學生不足5%
不久前,《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道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報道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有名醫改專家李玲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育德提出,國家每年培養約60萬醫學生,隻有約10萬人能穿上“白大褂”。
為何每年那麼多醫學生轉行?一種觀點認為,這與近年來醫學院擴招且教育培養模式存在一定問題有關。四川省宜賓市**人民醫院院長謝明均接受《健康報》采訪時指出,現在本科教育存在嚴重問題:一方麵,“寬口徑”招生、重基礎輕臨床、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臨床動手能力下降;另一方麵,人才流動機製並冇建立起來,醫院通過計劃渠道按部就班接收人才,隻能依靠不斷提高“門檻”來限製人員進入。
如今,醫學專業學生的求職人數眾多,醫療機構用人門檻越來越高,使得一些市級以上醫院已不再錄用本科畢業生。據《南京日報》8月14日報道,中大醫院副院長、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滕皋軍表示,現在**醫院的招聘門檻至少是博士,對一個醫學生來說,本科5年、碩士3年、博士3年,11年寒窗苦讀,不過才走完進入醫院的台階而已。而成為能獨當一麵的醫生,至少還要5年。16年才小有所成,而如果從事其他行業,也許早就功成名就、賺得盆滿缽滿了。
另外,不少醫學專業學生對醫生職業的認同感不高。《醫師報》8月20日的報道指出,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王紅漫,在北京兩所培養醫學**人才的有名高校的5個專業醫學生中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2012年醫學生對醫療行業的不滿意率從2010年的38.5%上升到58.4%,仍有半數醫學生對就業前景信心不足。
當前存在的醫患關係緊張問題,對醫學生的就業選擇也可能產生一定影響。滕皋軍指出,醫生是非常神聖的職業,但很多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後,總是看到理想與現實有很大差距。現在醫患關係緊張,醫院裡大大小小的醫患糾紛不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醫學生碰到病人情緒化、非理性的表現,心裡難免產生很強的失落感。因而現在醫學生和年輕醫生轉行的很多。“你如果碰到醫藥代表,問一下他的背景,很多都是學醫的。這在外國同行看來很難理解,他們的醫生是不會做這種事的。”
事實上,基層醫療機構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據人民網等媒體近期報道,農**生缺口53萬。《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年底,鄉**生和衛生員一共112.6萬人,卻要服務約66萬個村衛生室。
陝西省副省長鄭小明在不久前舉辦的一次衛生論壇上指出,村**是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係網點,是離農民*近的醫療點,承擔預防、保健和**等職能,但是在陝西三萬村,冇有一個衛生試點的村占11%;有衛生試點的村占80%~90%,但是完全達標的隻有15%,不達標的達15%;合格醫生在基層*少,不僅數量不夠,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缺少好醫生。現在很多鄉鎮的醫院不合格,大學本科學曆的占11%,大專占17%,中專以及以下專業占32%,個彆鄉鎮因為冇有懂操作的人,配備的醫療設備從來冇打開過;人員補充受到限製,醫學院培養的大都不是農村需要的全科醫生。
與基層醫院急缺醫學人才的情況相對的是,不少醫學生不願前往基層就業。一方麵,基層醫院條件差,收入低。另一方麵,學生對職業和工作環境的期望值較高。王紅漫的調查還顯示,2012年被調查的醫學生中,87.5%學生的就業地選擇直轄市,還有沿海省會大城市(37.9%),而選擇去沿海、中、西部縣鄉等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人均不足5%。在報酬方麵,近30%的醫學生理想年薪期望值在“20萬以上”。在工作環境的選擇上,願意畢業後去基層工作兩年的醫學生比例從2010年的93.5%下降到2012年的57.3%。其中86.7%的人提出各種條件和要求,依次為:“兩年後能回原籍工作,住房等方麵有優惠”(66.1%),“兩年後能有出國交流繼續學習的機會”(64.1%),以及“在基層有學習機會如培訓等”(45.3%)等。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育德認為,醫學院校應引導學生科學地進行職業規劃,理性擇業,可將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走出課堂,親曆西部基層醫療工作,真正了解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醫療衛生狀況,親身感受當地人民的醫療水平,開設基層工作技能的選修課程,傳授基層工作的基本技能,還可以在有代表性的基層機構設立實習基地,推薦優良畢業生到基層掛職,讓他們提前了解和適應工作環境和特點。
陳育德指出,我們還應嘗試建立醫學人才赴基層就業的流動機製。國家可以落實優惠政策,提高基層待遇改善工作環境,而學校要根據學生關注的焦點建立相應激勵機製,在附屬三級醫院設置培訓基地,作為向基層輸出衛生人才的出口,並定期為基層工作的學生提供培訓機會;將基層工作經曆作為崗位聘任與專業學位研究生錄取的考核指標,使在基層工作的學生有機會回到城市;提供適當物質獎勵與減免學費等優惠,同時要提高醫學生的職業價值認知能力,避免因認識誤區而放棄,造成醫學人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