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濕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日期:2025-05-05 05:26
瀏覽次數:1901
摘要:


濕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影響**濕度的因子很多,主要取決於水汽的來源、輸送與空氣保持水汽的能力等。因此,影響水汽供應的因子如降水、水體的存在、土壤水分的高低和蒸發條件等,影響水汽輸送的條件如風、垂直氣流等,以及影響空氣保持水汽能力的條件如氣溫等,都可能影響**濕度。一般熱帶海洋氣團比極地海洋氣團**濕度高;同一緯度上,受海洋性氣團影響的地區比受大陸性氣團控製的地區濕度高。一年中的**濕度是雨季高於旱季。一日中**濕度的變化,在沿海地區和秋冬季節是午後*大,清晨*小,呈單峰型變化;對其他地區,則多呈雙峰型,兩個高點分彆出現在9~10時和日冇前後,兩個低點出現在日出前和午後。空氣**濕度的垂直分布隨高度增加而減少。
  相對濕度一方麵決定於**濕度,另一方麵決定於空氣溫度。在寒冷的地區和季節,空氣濕度容易達到飽和,在**濕度或水汽壓並不太高的情況下,相對濕度可能較高。在同樣的**濕度條件下,溫暖地區和季節的相對濕度往往偏低。中國大陸年平均相對濕度分布的總趨勢是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山區高於平原。相對濕度的年變化,一般是內陸乾燥地區冬季高於夏季;華北、東北地區春季*低,夏季高於冬季;江南各地年變化較小。
    空氣相對濕度或飽和差是影響植物吸水與蒸騰的重要因子之一。在相對濕度較小(飽和差較大)時,如土壤水分充足,則植物蒸騰較旺盛,植物生長較好。若較長時間空氣濕度處於飽和條件下,植物生長將受抑製,導致穀物子粒的灌漿速度降低,棉花蕾鈴脫落加重,棉子生命力降低和影響棉花采收質量等。相對濕度太小,會加重土壤乾旱或引起大氣乾旱,特彆在氣溫高而土壤水分缺乏的條件下,植物的水分平衡被破壞,水分入不敷出,會阻礙生長而造成減產。相對濕度和飽和差的高低,可製約某些植物花藥開裂、花粉散落和萌發的時間,從而影響植物的授粉受精。濕度與作物病蟲害的發生也有密切關係。小麥吸漿蟲喜濕度大的環境,棉蚜、紅蜘蛛則適宜在濕度較小的環境中生活。濕度大,易導致小麥鏽病等多種病害流行。對家畜來說,一般以相對濕度50~70%為宜,濕度太低易引起粘膜、皮膚、蹄甲乾裂而導致病菌等感染,濕度太高,易引起病菌與寄生蟲滋生。高濕與高溫結合,會抑製畜體蒸發散熱,易引起牲畜積熱;高濕與低溫結合,加大了空氣的導熱率,易加重牲畜失熱而導致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