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真空環境製備納米材料

日期:2025-05-05 13:43
瀏覽次數:384
摘要: 迄今製備納米微粒的方法已有幾十種之多。按照納米微粒形成的途徑,可分為兩大類,即由粗大顆粒經破碎而成為超微粒的粉碎法和由原子、分子或離子通過成核、長大而形成超微粒的造粒法。根據所用原料物質狀態的不同,又可分為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三種。根據超微粒形成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成分生成,還有人將其劃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粉碎法通常是利用機械手段逐步將金屬或合金大顆粒研磨成細粉。是固相、物理方法的典型代表。氣相法則是通過誘導原料氣體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固相物質微粒後將其收集起來,屬於化學造粒法。 ...


   迄今製備納米微粒的方法已有幾十種之多。按照納米微粒形成的途徑,可分為兩大類,即由粗大顆粒經破碎而成為超微粒的粉碎法和由原子、分子或離子通過成核、長大而形成超微粒的造粒法。根據所用原料物質狀態的不同,又可分為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三種。根據超微粒形成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成分生成,還有人將其劃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粉碎法通常是利用機械手段逐步將金屬或合金大顆粒研磨成細粉。是固相、物理方法的典型代表。氣相法則是通過誘導原料氣體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固相物質微粒後將其收集起來,屬於化學造粒法。

   納米材料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的具有全新結構的材料,是指由極細晶粒組成、特征維度尺寸為1nm—l00nm的單晶體或多晶體。由於極細的晶粒,以及大量處於晶界和晶粒內缺陷中心的原子具有的量子尺寸效應、小尺寸效應、表麵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納米材料與相同成分的微米晶粒材料相比,在催化、光學、磁性、力學等方麵具有許多奇異的性能和新的規律,因而成為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領域中的研究熱點。近年來,人們對納米材料的製備、結構、性能及應用前景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科學家們已經將納米材料譽為“21世紀*有前途的材料”。

  液相法是從化學溶液中生成、提取超微粒。根據原料成分及製備手段上的不同,既可以是物理方法,也可以是化學方法;既可以是造粒法,有時也可以是粉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