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專家稱中國養老金多存銀行 10年縮水近6000億

日期:2025-08-17 20:26
瀏覽次數:526
摘要:

專家稱中國養老金多存銀行 10年縮水近6000億
日前,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訊專家鄭秉文在2012年養老保障國際學術論壇上表示,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製下,從2001年到2011年間的十餘年間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縮水”近6000億元。他認為,投資體製改革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鄭秉文指出,目前中國養老基金主要有三大支柱:3580億元的企業年金、8690億元的國內社保基金和1.95萬億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截至2011年底)。其中,前兩部分資金均已實現規範的專業化市場投資運作,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卻依然在通過落後的投資體製獲得低下的收益。

鄭秉文介紹說,從世界範圍看,養老保險基金要麼是購買國債,要麼是采用市場化投資運作,存銀行的隻有中國獨此一家。在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製下,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獲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過去11年間,中國年均通貨膨脹率卻高達2 .47%。以此推算,養老保險基金的損失約6000億元。

“除了通脹的攤薄,養老保險基金當下支付、未來使用的特點,使其在計算損失時,還必須考慮到工資的增長。在平均工資增長率達14.1%的情況下,收益率不到2%的養老保險基金意味著廣大參保人冇有分享到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鄭秉文說。

鄭秉文表示,如按目前的繳費率、財政補貼力度、擴大覆蓋麵的速度等政策和製度參數來測算,到2020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累計餘額將在9萬億-11萬億左右,如果加上醫保基金等其他四個險種的基金累計餘額,五險基金將超過15萬億-16萬億。換言之,8年之後,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或將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其保值增值壓力屆時將僅次於外彙儲備。在這種情況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走出”銀行進行投資體製改革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鄭秉文介紹說,迫於老齡化不斷加劇等因素,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推動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走上市場化投資的改革之路,“一些發達國家和周邊國家的基本養老基金已開始布局中國資本市場,這些基金帶來的競爭效應,未來或給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帶來巨大壓力”。

鄭秉文認為,投資體製的改革迫在眉睫,要想通過投資體製改革達到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率的願望,還應該提高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打破地方割據,以便使投資體製改革內生化。

鄭秉文建議,成立國內獨立法人機構,負責國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的模式。“在目前的製度結構下,提高統籌層次是非常必要的,即使不提高統籌層次,投資體製改革也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