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外彙占款連續兩月負增長 資本流出壓力漸顯

日期:2025-08-17 10:56
瀏覽次數:554
摘要:
 外彙占款連續兩月負增長 資本流出壓力漸顯
央行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外彙占款餘額為256400.83億元,較7月末減少174.34億元。外彙占款已經連續兩個月負增長。

  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外彙占款增量減少,一方麵減輕了央行的對衝壓力,增加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自由度。另一方麵,央行逐步從外彙市場抽身,為人民幣彙率體製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條件。

  外彙占款出現負增長是多方麵的。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麵,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人民幣兌美元彙率停止單邊升值,居民和企業更傾向手持外幣,減少結彙,增加購彙。確實,8月份海外無本金交割(NDF)市場上,人民幣升值預期較低。

  外彙局有關部門負責人此前表示,受市場環境影響,當前境內企業和個人由做空轉向做多美元,開始“負債本幣化、資產外幣化”的財務運作。

  另一個原因則與跨境資金出現一定程度的流出有關。在世界經濟緩慢複蘇、國際金融動蕩加劇的背景下,我國作為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的經濟體,跨境資本流動受到影響在所難免。

  分析人士指出,二季度以來,在實體經濟增速趨緩、歐債危機繼續發酵、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等因素作用下,跨境資本有流出我國的壓力。今年二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就出現了淨流出412億美元。

  但是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提醒,通過對國際收支項目的比對,冇有證據顯示“熱錢”在大量出逃。整體上看,熱錢流出入在趨於平衡。

  外彙占款持續兩個月減少,也引發了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猜測。然而,央行在公開市場的頻繁操作,使得這一切充滿未知性。

  趙慶明指出,雖然今年以來外彙占款的增量較往年下滑明顯,但是相比去年,今年外彙占款少增並未造成中國銀行業流動性缺口或緊張。

  他測算,今年上半年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約8000億元,前7個月外彙占款增加2832億元,合計增加流動性1.1萬億元左右,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增加量。如果與去年同期比,今年銀行體係與外彙占款和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相關的流動性不僅未緊,反而更為寬鬆。

  與此同時,外彙淨流入相對減少,不僅減輕了外彙儲備增長和經營壓力,還減輕了央行的對衝壓力,增加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自由度。而且,外彙占款減少,央行逐步從外彙市場抽身,為人民幣彙率體製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條件。

  趙慶明認為,如果央行不能夠從外彙市場有效抽身,人民幣外彙市場就很難成熟和完善,彙率製度就很難由當前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整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過渡到相對自由浮動彙率製度,中國的資本項目就無法實現基本可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