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用不用海歸 中國企業表示很為難

日期:2025-08-16 16:22
瀏覽次數:575
摘要:
 用不用海歸 中國企業表示很為難
在中國,接受過外國高等教育的學生曾是同代人中的幸運兒。但時過境遷,這些昔日的“海歸”如今正變成“海待”,一旦回國就很難就業。

曾被視為香餑餑的海外學曆為何風光不再?瀚納仕人才管理谘詢公司中國區總監西蒙·朗斯認為,外語水平是個轉折點,國內大學過去10年的外語教育使外語技巧顯得不再那麼至關重要。

艾薇·王(音)曾在拉夫堡大學攻讀媒體及文化專業的碩士學位,家人為此約花費3萬英鎊。王回國後參加了20次求職麵試,她說國內就業機會比比皆是,但月薪不令人滿意,且中國用人單位想要既聽話又對工資要求不高的人。“如今我在一家瑞士公司工作。為外企工作意味著我可以解釋我的工作內容和成績,但在中資企業,我隻能保持沉默。”中國希望拓展策略,聘用講英語或具有外國教育背景的人,同時又希望輕而易舉地控製他們。

據說在用人單位看來,有留學經曆的人往往個性鮮明,或許無法成為他們目標中的順從員工。但朗斯表示,在某些場合下可能恰好相反,“這非常符合跨國公司的管理風格和文化。“許多(在華的)跨國公司可能非常看重獨立思想或稍具個性。”

中國正從“堆得高”、“賣得賤”的文化朝著更加注重**及消費者驅動的方向轉變。“目前(中國)確實正處於不穩定的變動期。用人單位和員工的文化轉變都相當困難”,朗斯認為,“許多中國公司意識到需要具有國際技巧和經驗的人選,但尚未調整好自己的企業文化以吸引或留住此類人才。”

有些公司則在這方麵表現得不錯,正從嚴苛等級製轉向更靈活的西方架構,收入、晉升和職業發展更取決於個人的能力或績效而非工作年限。朗斯說:“在銀行和金融領域,許多中資銀行都在主動尋求具有西方行事風格的中高層管理人員。”

儘管中國的大學正積極應對21世紀的商業挑戰,但堆積在岸上的“海待”可能無法阻止其他學生選擇留學,(未來)他們在成為“海歸”的道路上麵臨的壓力或許會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