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广东叫停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 曾是打工仔梦魇

日期:2025-05-01 16:18
浏览次数:635
摘要:
 广东叫停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 曾是打工仔梦魇
昨日,省物价局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落实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做好“十件民生实事”,根据《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近日该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发出通知,自2012年8月1日起取消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面向其他对象征收的治安联防费仍按《广东省群众治安联防组织的规定》执行。

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主要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费。1990年省政府发布《广东省群众治安联防组织的规定》,其中第12条规定,群众治安联防组织向受益单位和个人收取治安联防费的标准,必须经过当地物价部门审定后,报请市县人民政府批准。2003年,经省政府同意,省物价局《关于对暂住人口收取治安联防费问题的复函》规定,在2003年2月1日前已经向当地居民征收治安联防费的地方可按每人每月不超过2.5元的标准向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收取治安联防费,以前没有开征或已经取消的,不得新开征或恢复开征。
      据了解,该项收费主要用于群众治安联防组织及其成员的活动经费和经济报酬,治安联防队员在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中致伤、致残或死亡的,其所需要的**费、生活补助费和抚恤经费。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取消后,为保障群防群治工作的正常开展,此次通知中,省政府明确规定,治安联防费纳入地方财政的统筹安排,收取治安联防费不足支付治安联防队员工资和活动经费的,由当地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此次取消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对于政府转变服务观念,减轻流动人员负担意义重大。按2011年该项收费征收金额测算,取消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预计可减轻流动人员负担约6亿元。

东莞叫停“治安联防费” 曾是打工仔梦魇

南方日报05月31日报道:◎<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暂住证捆绑联防费的做法可能是很多新莞人的恐怖回忆;治安联防费由治安员代收的规定,也让收费乱象丛生;而庞大收费资金的收支流向,以及关于收费合理性的争议,也始终让治安联防费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

◎事实上,对于拥有上千万新莞人的东莞而言,取消治安联防费的意向早已在决策层中萌动。去年起,东莞中堂镇率先取消治安联防费,却面临诸多非议,“呼声高涨、行政作为却畏手畏脚”的局面也随之出现

◎去年8月,广州宣布取消治安联防费,东莞相关局办认为,取消的时机到了!在各方看来,取消该项收费都是恰逢其时: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这是具备实际意义的减负;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传递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社会管理的政策导向

◎东莞停收治安联防费对市财政没有影响,但是对镇街财政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正式文件没下达前,部分地区出现了赶“末班车”收取治安联防费的现象

治安联防费

东莞的治安联防费从1993年开始收取(一开始称“治安管理费”,2010年8月才改称“治安联防费”)。

当年东莞市政府办发文明确提到,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创造一个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决定向社会收取社会治安管理费。具体的收费标准为:常住、暂住人口每人每年缴交30元。

此后,治安联防费一度于2002年取消,次年又开始复收;费用则在经历上调后,从2003年起回落到每人每30元。

本月17日,东莞市长袁宝成在一次会议中称,东莞将取消企业治安联防费。一周后的24日,东莞市政府正式发文,东莞将取消流动人口治安联防费。一前一后,意味着在东莞施行了19年之久的治安联防费,或将宣告终结。

政策松动的背后,是一部新莞人的漫长回忆。19年来,无数收费以及被收费对象,治安联防费对于他们都是一段深刻的生活体验。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东莞城市化的向前推进,农村向社区的不断演化,治安联防费的终结似乎是历史的必然。正如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所言:“治安联防费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策产物,取消是早晚的事。”

梦魇已了 从打工仔打拼到老板,治安联防费“如影随形”

世事如烟,几度苍黄。如今已是一家工厂老板的谢军,谈起治安联防费,仍然“印象深刻”。

1996年,谢军在东莞市长安镇一家工厂工作。有天夜里,他独自在街上散步,碰上了治安队员检查。

谢军说,他当时知道要交治安联防费,但一直觉得不合理。“让纳税人有一个**的生活环境,不是政府本就应该做到的么,为啥还要另外交钱?”谢军当时就有此质疑。

但他拗不过治安队员的检查。由于未办暂住证,也未交治安联防费,谢军被要求去派出所走一趟。他动手反抗,结果被一名治安队员摁住踢了一脚,他想着,眼前反抗必然吃亏,只好“妥协”。谢军当时身上并未带钱,后来通知朋友来派出所交了100元钱,这里包括办暂住证的费用和治安联防费,“但是具体是怎么收费的,他们也没说清楚。”

次年,也是一个夜里,谢军再次被治安队员“造访”。彼时他已成了一家工厂的经理,和20多名同事住在一栋出租楼。治安队员前来查证,结果有10多人没有暂住证,所有人都没交治安联防费,治安队员要把他们都带走。

但是,谢军和他的同事们坚决不肯走,双方火气很盛,差点打起来。*终,治安队员“妥协”了,无功而返。这是谢军**一次成功拒缴治安联防费的经历。

此后,谢军结婚了。巧的是,他的妻子也有类似的遭遇。几年后,谢军开了工厂,做了老板,仍旧被治安联防费所困扰。当时,除了要交个人治安联防费,谢军还得为他的工厂交企业治安联防费。

但是谢军坚持两样都拒缴。“*后,他们又动了半夜抓人的招。”谢军说,某天夜里,他的10多名工人被治安队员从厂外的出租房带走。谢军无计可施,只有去派出所交钱赎人,连带着交齐了1000多元的企业联防费。

谢军说,他办厂10多年来,几乎每次都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去交治安联防费。

谢军的经历,应该是上千万东莞外来工的集体回忆。在他们印象中,这笔费用常常和暂住证、居住证一起捆绑收费,有时甚至是以暴力手段强制收取。夜半砰砰的敲门声,犹如挥之不去的梦魇,构成了他们回忆中不甚美好的一部分。

时间一长,躲避治安队员查房的场景,固化成了一个生活影像。打工诗人郑小琼把这写进了她的散文《铁皮房》,其中如此描述:“治安员在门口大声叫喊证件证件,我吓得蜷缩在床上,不敢大声地出气,心直跳动得厉害,我用手紧紧地揪住被子,紧紧地揪住。”

东莞市政协常委、广东君政律师事务所创办人何镜清表示,治安联防费收了这么多年,主动愿意交的人不多,很多外来工是不敢不给,因此反而造成了很多积怨。他认为,治安联防费的收取与治安好转并无联系。“钱是收了,治安却没管好,没有起到什么历史作用。”

林江则认为应该“一分为二”看待:这项收费是特殊的历史产物。在农村自治的早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对于治安的追求,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在长期的征收中,确实也出现了很多乱象,比如捆绑收费、暴力收费、欺行霸市等。

难题又生 收入与前途都不明朗,治安员“心病”难以消除

根据规定,治安联防费可由公安部门直接收取,基层治安员承担起了绝大部分征收任务。今年43岁的常平本地居民陈剑加,从1992年起就进入常平镇金美派出所,成为该所一名治安队员。入职次年,代为收取治安联防费便成了他的工作任务之一。

“当时的外来人口多,经济活跃,生意好做,收取治安联防费无需花费多大的精力。”时隔19年,如今的陈剑加回忆**次收取治安联防费时的情形,已经印象模糊。他只记得,当时的任务,主要是把派出所的相关通知送到当事人手上,通知他们什么时间内,到派出所里面交费。“由于有相应的收费政策文件作为依据,收的钱又不多,因此,收到通知的人都很配合。”

这与多数外来工的记忆颇为不同。在打工者眼里,治安员多数“面目可憎,嚣张跋扈”。

陈剑加说,事实上,治安员的日子并不好过。多年来,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造成治安队人员流动频繁。结果,治安员队伍里留下的大都是像他这样的本地户籍人员。“这部分人多少有些物业等其他方面收入,从事治安员工作只是一个补充,因此相对比较稳定。”

随着治安联防费的取消,对于今后收入会否减少的担忧,成了不少治安员的一块“心病”。“这个担心也没用,反正上面怎么规定,我们照执行就是了”,陈剑加还能做到淡然,但外地人、本地年轻人,已经对治安员工作丧失了兴趣。以陈剑加所在的金美派出所为例,该所满编的治安队员应该有77人,但目前只有68人在上班,还有9人没有招到。

取消治安联防费后,将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缺口。但东莞市财政局表示,东莞停收治安联防费对市财政没有影响。

东莞市财政局直属分局局长翟才善去年就表示,东莞全年可以支配的一般性财政收入是200多亿元,每年1.2亿元的治安联防费,相当于0.5%。“这个数字对市财政肯定有影响,但是压力不是很大。”

根据东莞市财政局提供给南方日报的数据,近5年来,东莞治安联防费收取趋势一直比较平稳,全市治安联防费年均收入在1.3亿元左右。2009年和2010年,市财政对公检法司投入分别为24.46亿元、26.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6%、8.8%;大部分镇(街)对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10%以上。数据表明,在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的组成中,治安联防费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受到影响的是镇**政府。早在去年4月25日,东莞就发文取消了治安联防费定额上缴市财政的规定,也就是,治安联防费由镇**收取的同时,所有费用也由镇财政支配。

从目前来看,东莞市镇两级政府将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统筹应对、弥补缺口,已是一种共识。但是具体的方案,仍没有出台。治安员们心头的阴霾,也迟迟难以挥散。